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Nox Yang

Cathy: At Stanford, I can finally be myself (Part 1)

Updated: Apr 19


Cathy取出一瓶酒,对着瓶子灌了一口后给我说:

“你知道在party上,经常会有男生在喝醉的时候搭讪,

然后自以为很有深度地问出这个问题:


‘So, why do you come to America?’

‘你为什么会来美国’ ”

 

Cathy在斯坦福大学结束了大二生活后,来到洛杉矶做暑假实习。

我们在聊天时,她追溯了自己从高中出国时一路过来的心路历程。本篇为Cathy故事的上期,主要讲述她在美国高中时期和刚上大学时的经历。

 


“其实一开始是因为我在初二时参加了一个英国的夏校。我到那儿发现学生们都不穿校服,披着头发,在草地上弹吉他。这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梦想生活呀!

我是一个完全靠自己感觉走的人。当时就是因为心里那种感觉,让我觉得既然家里能负担得起,自己成绩也够,那为何不出国。


当时没有任何学术上和生活上的估量。我就觉得他们都不用扎头发,我也不想扎头发!”


“我在的初中有很多人高中就出国了。很多女生都是课间会从桌子抽屉里拿出英文小说来看的那种人,但我对美国文化一无所知,也没有主动了解过,就直接一头扎进来了。


这几年我的价值观经历了很多变化,现在是一半东方,一半西方。但出国前,我的谈吐、我的穿衣风格、我的保守程度都是很中国的。当时出国时,我初中一个很好的朋友给我说,‘我觉得你肯定适应不了美国。’ ”


“我一开始还真没适应。


刚上高中的时候,我天天哭,天天想着要回家。


我在的美国高中里,好多人都是来自于美国白人、老派贵族家庭,社会经济背景很单一,地域性很强。他们对我这样的国际学生就很冷漠,他们也好像意识不到国际生意味着什么。“

“我来自中国,不光我的脸是中国人的脸,也不光我会说中文,我之前的十几年都在中国度过,很多东西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,是跟我一起从中国带过来的。

但是一提到国际生,他们就只是想到食物、语言、和脸。国际生对他们来说就只是这些符号和象征,他们意识不到那些符号的现实意义。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知道非洲有人吃不上饭,但不知道是真的有人吃不上饭。


举个例子吧,我高二那年,有一次宿舍楼里开全员会议,有几个女生在追跑打闹,拿着一件脏衣服扔来扔去。当时正好埃博拉爆发,她们就一边把衣服扔给别人,一边说‘别拿这个衣服,会得埃博拉!’ 另外一个人又把衣服扔出去,说 ‘你才得埃博拉!’ 然后她们几个就来回叫 ‘你才得埃博拉!’ ‘你才得埃博拉!’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很好笑。


我打心底里觉得反感。"


"对他们来说,这些东西就好像只是电视新闻里的报道,而不是世界另一边正在发生的事情。

如果当场有其他女生正好是从西非国家来的,正好她的亲戚就是因为埃博拉去世了,你觉得她能对这些笑出来吗?她的感情不会被伤害吗?


虽然这是离你生活很远的人,但他们也是人,对吗?”


“那个学校里还有很多别的让我糟心的经历,比如我在高中时的网球教练,都好几年了还是分不清我和我闺蜜(中国人),叫我她的名字,叫她我的名字。并且我经常需要纠正别人对我姓(wang)的发音,因为他们很少遇到中国的姓,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个 'wang' 该怎么念。


就是像这样很多的microaggression(微侵略,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歧视)和daily annoyance(日常烦恼),让我觉得很难融入进去那个环境,很难对那个地方有归属感。


在美国高中的四年,不同的人从中学到了不同的东西。对我来说,我学到的是跟自己不喜欢的人,多一句话都不要讲,多一句话都是浪费。


跟我熟的朋友都知道我话很多,但那个学校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很内向的人,对我的印象就是那个走路不往一边看,当所有人都不存在,说话低着头,每天一脸不开心。


但我不是那样的人。“


“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斯坦福,因为这个地方能让我觉得我可以做自己,我的每个毛孔都是放松的。

西海岸对多元文化有更多的接触,所以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性也非常强。很多我在东海岸不会开的玩笑、不会穿的衣服风格,我来西海岸后都大大方方地拿了出来,大家也都大大方方地接受,没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
这种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让我生活舒服了很多。”


“在斯坦福,很少有人会念错我的姓。因为我们学校有一栋楼,是以一位黄姓捐款者的姓来命名的,有很多课都在那栋楼里开。所以大家在那里上课,都知道这个 ‘huang’ 怎么发音,顺带着也就明白 ‘wang’, ‘yang‘ 这样的姓如何发音了,我不需要每次都去纠正别人的发音。


这是很小的事情,但是就可以让我的舒适感有很大提升。“



“但其实一开始我没想过会来西海岸。申请大学的时候,想着反正就80美元,把给其他学校递交的文书回收利用一下就给斯坦福交上去了。直到被斯坦福录取后,我对这个大学都没有任何了解,也没有任何预期。


你知道,斯坦福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有很多科技公司,创业的氛围也很浓。但在我来斯坦福之前,我根本不知道什么tech industry(科技产业), entrepreneurship(企业精神)。来到生活节奏悠闲散漫的加州时,我甚至连一双人字拖都没有准备!(笑)


斯坦福组织录取学生参观校园时,我第一次去到了西海岸。当时我还在纠结另外一个在东海岸的学校,但是斯坦福的大阳光天真是让我毫无抵抗力,立马就决定接受斯坦福的offer了。

在斯坦福呆了两年,我也是经历了很多很多。“



-To be continued-


Narrator | Cathy

Editor & Photographer | Nox


38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